北京中科医院是治啥的 http://www.xxzywj.com/m/ 近日,记者走进昭通市彝良县小草坝镇三道村,映入眼帘的是生态和谐的发展景象,成片绿色竹子在微风的吹拂下,摇曳着“身姿”,格外引人注目。“发展竹产业,既美化了乡村,又增加了收入,去年我家竹产业收入有5万元。”小草坝镇竹子种植户李中华高兴地说。 近年来,彝良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依托独特生态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竹产业富民强县,将竹产业纳入全县“4+N”高原特色农业产业发展体系总体布局,探索出一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乡村振兴的新路径。截至年末,全县竹产业总面积达83.65万亩,投产37.5万亩,竹产业实现总产值6.亿元,覆盖农户5.5万户22.5万人,户均创收1.2万元。 彝良县根据不同区域位置和海拔差异,在海拔米以上的高寒山区,重点发展以方竹、筇竹为主的笋用竹产业,在白水江流域低海拔地区,重点发展合江方竹和材用竹。通过现场技术培训、基地示范带动,开展低效竹林改造。年,共改造低效竹林5万亩。 “一定要按照‘砍小留大、砍密留稀、砍弱留强、砍老留嫩,不准砍除林内空地内的散生竹和林缘竹’的四砍四留、一不准技术标准。”时下,正是开展竹子抚育管理工作的最佳时节,县林草局组织技术人员到竹林里向竹农讲解竹子的栽培管护技术知识。 为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彝良县坚持党建引领助推产业发展的工作思路,以龙头企业为带领、合作社为纽带、农户为依托,全面推行龙头企业绑合作社、合作社绑农户的“双绑”模式,发挥生产托管、土地流转、股份合作、就业务工等纽带作用,引导全县13家竹产业专业合作社以土地入股或流转方式共集中流转土地3万余亩,提供就业岗位余个,带动农户户3.3万余人发展竹产业。 为了将竹资源的价值变得最大化,彝良县积极招商引进县外企业,培育壮大本地企业。引进了四川巴食川珍食品有限公司进行竹笋深加工,年完成鲜笋收购加工吨。培育本地竹笋加工厂2个,收购竹笋吨,开展竹材制品加工,年收购竹材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彝良县大力发展竹产业,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了百姓富和生态美的有机统一,竹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绿色引擎”。 云南网记者沈迅通讯员杨桦摄影报道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