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专家郑华国 https://wapjbk.39.net/yiyuanfengcai/ys_bjzkbdfyy/791/zx/ 近年来,彝良县炳辉小学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秉持“深耕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理念,以“五抓五促”措施持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不断铸牢师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让红色基因代代传,籽籽同心绘新卷。 抓组织管理,促创建工作落实到位。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副校长主抓创建工作落实,教导主任分年段分层管理,加强全面协调,促进落实。将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工作纳入学校发展规划,制定了《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学校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校创建工作目标任务、主要内容、实施办法与途径,对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工作进行统一安排。 抓平台建设,促教师思想素质提升。抓住师资培训这一关键,提升教师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教育水平,定期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深化新时代学校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指导纲要》等一系列相关文件精神,使广大教职工进一步统一思想,全面正确地理解党的民族政策,增强全体教职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的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对全体教师进行党的民族政策专题培训,各教研组结合科任教师定期业务学习,进一步细化各学科、各年级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渗透点、结合点,适时融入、补充和延伸,把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内容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之中。 抓课堂设置,促教育教学内涵丰富。坚持在课堂教学中加强民族团结方面的教学,做到以校本课程为平台,设置民族教育课,通过落实《纲要》规定的课时要求,小学高年级民族团结进步专题教育课不少于12课时,严格做到有课程、上课表、进课堂。学生普遍做到会画一幅民族团结画、会唱一首民族团结歌曲、会跳一个民族团结舞蹈、会讲一个民族团结故事的“四个一”技能。学校针对不同年级学生开展民族知识启蒙教育、常识教育和民族团结教育。课堂上从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出发,从最关心的问题入手,挖掘和利用体现民族精神的各种资源,用事实说话,用典型说话,用学生熟悉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方式开展宣传教育,以情动人、以事感人、以理服人。 抓载体创新,促民族教育提质增效。紧紧围绕“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通过全校师生人人讲述“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抗美援朝精神”及罗炳辉将军的故事等,举办作文、书法、绘画竞赛活动等方式增进师生爱国情怀。学校将祖国的地图以及56个民族的图案在文化墙上进行展示,并开设相关专题教育课程,通过老师讲解以及色彩鲜明的图案展示,让全体师生更形象直观地认识我们祖国是我们的共同家园。在文化长廊绘制的石榴树上,设计16个相框,相框中展示全校各族师生精彩活动瞬间。来自上海的两位支教老师还精心创作了舞台剧,讲述罗炳辉将军小时候徒步数百公里从彝良走到昆明立志从军的故事,通过舞台剧激发学生勇敢、拼搏、向上的精气神。利用美术课和兴趣小组活动时间,教授刻纸艺术,通过刻纸,陶冶学生情操,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能力,提高鉴赏能力,让师生更多了解各民族民间艺术。 抓氛围营造,促民族政策入脑入心。坚持将民族团结宣传融入校园文化建设中,用目光所至、触手可及的方式,让学生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工作,学校充分利用各种传播渠道,每天中午、下午通过校园广播对学生进行维护祖国统一和热爱祖国的宣传教育,党的民族理论宣传教育,民族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宣传教育,维护社会稳定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宣传教育。制作宣传栏及班级板报,图文并茂、生动形象地展示各民族的民风、民情和民俗,营造出一个良好的民族团结氛围。利用升旗仪式、班队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形成强有力的宣传声势,使民族团结深入全校师生心中。(通讯员杨刚述民族时报全媒体记者冯琴) 转载请注明来源《民族时报》 转载请注明原文网址:http://www.13801256026.com/pgjg/pgjg/7399.html |